黃新鉗表示,AI正在改變各行各業,農牧業也不例外。臺灣擁有完整的機構設計、馬達與AI晶片演算法技術,工研院攜手感測器、車體設計與系統整合廠商,打造如同「農業版特斯拉選配」的智慧模組化設備,不僅平價且具彈性,更符合臺灣中小牧場的需求。
以智慧乳牛餵飼車為例,系統能自動推料、導航與精準投餵,乳牛在定時少量進食下,泌乳量可提升三成,碳排放量降低五成,堪稱「AI牧場革命」。在養殖漁業部分,工研院研發的AI投餵系統透過水下影像與振動偵測,判斷魚群食慾並調整餌料,避免浪費並維護水質;再結合長效溶氧感測器,漁民可即時掌握水質變化,降低大規模死亡風險。
此外,授粉與除草也交給AI。工研院研發的授粉機器人透過邊緣運算與影像辨識,能在最佳時間點完成授粉;除草機器人則建立「臺灣雜草資料庫」,精準辨識雜草並剷除,營造健康的作物生長環境。
展會現場,參觀民眾驚呼這些「智慧農業黑科技」不僅能節省人力,更讓傳統農牧業進入低碳循環與永續發展的新時代。工研院強調,未來將持續與農業部及國內外廠商合作,讓臺灣成為智慧農業國際輸出的示範基地。(圖/工研院)
電子信箱:kprnews666@gmail.com
高雄港區新聞網
新聞聯播單位/合作媒體
本平台依新聞屬性,透過電子報與數位傳播系統,定期傳遞新聞與評論,涵蓋中央與地方決策圈、立法與行政單位、產業公協會及地方意見領袖。
我們致力於讓重要訊息能夠直達社會關鍵層面,形成公共對話,推動社會共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