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高雄市經貿發展協會 蔣權瀚總幹事 2025年4月27日
美國川普總統的『舊保守主義』獲得美國執政的勝選,以關稅手段遂行其再造雷根總統時期的輝煌政績,似乎已經遭遇到『全球化』與『新生態』的反撲,注定要回歸科技、環保、安全等『多邊主義』的地緣政治發展路徑。
美國的籌碼逐漸減少
美元體系將逐漸崩潰,一方面是受到歐元體系的全球份額穩定,且綁定在與中國貿易及俄羅斯與OPEC+的能源供應上,另一方面是中國在人民幣的國際化(CIPS)不斷推進,並建立其多邊組織(金磚國家及上合組織)的影響力不斷擴張的情況下,將使得美元體系(FED及SWIFT)受到挑戰,特別是在各國央行的儲備貨幣份額減少,美元的超發與美債的信評下降,美元的信心會逐步崩潰! 川普關稅手段的強勢作為,不僅造成全球貿易的減緩,更使的美元的信用逐漸下滑,使得美國經濟雪上加霜,美聯儲的鮑威爾主席十分清楚!
『新時代生態觀』改變『舊保守主義』的基石
川普總統的舊保守主義基石為石油能源,由於自1994年的全球氣候協議興起,環境保護政策的推動下,缺乏石油能源的歐盟將歐元資本綁定在新能源(風力及太陽能)的發展,開展人類對能源運行的新思路,甚至啟動核能技術及電動車產業的嶄新發展,歐洲與中國在過去20年改變了人類社會發展格局,也削弱了石油美元的影響力,美國共和黨保守主義的基礎-『石油學會』感受到威脅,以川普為代表的舊保守主義,想重燃起石油美元的影響力,似乎無法改變已有的全球化及新生態路徑。
全球化供應鏈與貿易型態是難以撼動的鋼鐵結構
受到科技網路迅猛發展的影響,跨境電商、社群網路、能源多元化、產業技術創新等次產業結構,隨著世界貿易組織(WTO)的規則擴展到全球市場,從原料、運輸、設計、加工製造到消費市場,已經形成完善的全球供應鏈體系,各種消費社群的固化邏輯,甚至生產製造體系很難在短時間改變。中國及其多邊組織,結合歐盟及東盟市場、中東能源供應及東亞高科技產業結構,將持續在全球化供應鏈與貿易型態中,堅定捍衛既有的利益結構,甚至建立CIPS體系,以降低石油美元的舊保守主義影響力,達到中國『一帶一路』與『2025中國製造』的政策目標。川普總統的『舊保守主義』要推倒美國建立的全球化與科技主義,將形成美國國內的混戰與撕裂,回歸民主黨的『新保守主義』,似乎才是美國能持續發展的道路。
美國民主黨『新保守主義』與中國的『全球化多邊主義』才是新世代世界格局
美國的市場能量已不足以影響全球產業結構再次使美國偉大(MAGA)。因為中國市場的崛起,以及採取『多邊主義』的產業供應鏈結構,造成美國的世界影響力減弱。中國以其符合歐盟的新生態主義的思維,創新去石化能源的科技能力,建立新產業生態系,包括電動車、太陽能、高效儲能設備、新高壓電網及網路通信技術,掌握新生態產業話語權。再加上其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能量,綁定『多邊主義』國家的貿易體系,鞏固其全球化的基石。
美國拜登總統以『國家安全』的手段,介入區域地緣政治與經濟結構的多元方式,維繫傳統美元與美軍的霸權主義,似乎還能與中國相抗衡,無奈是美債的持續增加,以及美國經濟結構的過度空洞化,讓美國民主黨的『新保守主義』推展緩慢。既算是對中國實施科技制裁、貿易壁壘,甚至地緣政治脅迫(西太平洋第一島鏈及中印邊界),也無法抑制中國重塑世界格局的影響力,畢竟美國製造業的全球戰比僅剩11%。2012年歐巴馬總統提出重建美國製造業與參與全球氣候變遷協議的政策,似乎才是MAGA的重中之重! 畢竟美國1960年代的製造業佔全球30%以上的比例,當時也是美國引領世界格局的時代!
台灣在美國『舊保守主義』與中國『新全球化多邊主義』下得選擇
台灣的經濟發展依賴國際貿易,特別是高科技關鍵零組件製造能力,結合全球化供應鏈體系的發展,獲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加入WTO的過去25年全球化浪朝下,台灣受益於中國紅利,以及美國市場的優勢,特別是蔡英文執政期間,再次創造台灣經濟奇蹟。但在美國川普總統MAGA政策的影響下,高科技關鍵技術的轉移,以及地緣政治風險提升,輸美關稅增加,甚至『脫中向北』的政策推出,對於依賴自由貿易結構推展經濟的台灣,將處於不利的地位。台灣依然要參與全球化自由貿易與美元體系,以及發展多元市場的融入政策(新保守主義),同時提升各類產業技術條件,包括新能源產業(包括核能新技術)、AI技術領域、6G通訊新科技,才能持續經濟成長。中國的內需市場是台灣產品不能自棄的一環,降低地緣政治風險,有續和平發展才是維繫台灣經濟穩定成長的重要條件。台灣持續參與『多元化與全球化的新保守主義』,才能在新世界經濟結構中,保持未來持續發展的機會。
「以上言論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