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研院攜手農業科技公益 義賣22萬斤桶柑助220家社福團體

日期:2025-01-18 01:24:48

上圖 : 工研院推廣新竹縣盛產的桶柑,每年號召志工上山採橘並舉行義賣,在寒冬中增添暖意(圖片/翻攝)

港灣新聞網

農曆年節將至,新竹縣金黃圓滿的桶柑點綴著山區的春節氣息。工研院(16)日舉辦《大桔大利積福企》公益無籽桶柑義賣活動,結合智慧科技助力農業發展,並將義賣所得捐贈20家社福團體,14年累計回饋超過220家單位,持續在寒冬中增添社會溫暖。

科技助農 提升農產品價值

工研院透過科技協助農業永續發展,運用智慧型LED燈滅蟲模組提升臺中霧峰菇舍產量10%以上,並幫助彰化二林火龍果農民運用超音波萃取技術,將果實轉化為高營養補充食品,成功提升74倍產值。此外,工研院在雲林導入作物整合管理系統(ICM),以友善防治製劑種出高品質青花菜,減少40%人力及肥料成本,展現科技加值農業的顯著成果。

結合地方創生 推廣特色農產

除了桶柑義賣,工研院也協助卓蘭農民銷售葡萄,並推動南投仁愛鄉櫛瓜加工食品及國姓鄉特色咖啡等商品進入市場,串聯國發會支持的地方創生育成村資源,拓展銷售通路,展現地方農業特色,為小農創造更大經濟價值。

永續科技融入公益

工研院副總暨永續長何大安指出,2024年氣候變遷對農業的影響日益明顯,如草莓欠收、咖啡價格飆漲等,凸顯科技助農的重要性。工研院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融入研發,專注減碳科技與智慧農業,透過創新技術支持農業永續,並將研究成果回饋社會公益,實現「科技帶動產業發展,創造經濟價值,增進社會福祉」的使命。

桶柑義賣傳遞暖意

新竹縣峨眉與芎林是全台桶柑主要產地,產量占全台近五成,工研院義賣活動將這份來自農村的年味傳遞到更多家庭,同時藉由科技助農公益模式,讓永續與社會責任實現雙贏。

▲工研院長期研發智慧科技協助農業加值,今日舉辦科技農產品義賣活動,總共認購超過22.7萬斤,義賣利潤將全數捐贈逾20家社福團體,與社福團體一起過好年!左起為工研院社會公益委員會秘書長賴志紳、工研院社會公益委員會副主委謝國倫、工研院社會公益委員會主委何大安、國發會主任兼參事吳文貴、工研院社會公益委員會企業志工主持人賴世卿(圖片/翻攝)

▲農曆年節腳步近,新竹縣山區隨處可見金黃圓滿的桶柑,產量占了全臺近五成,因討喜的外型與產季適逢春節,又被稱為「年柑」,每年工研院都會舉辦採橘義賣活動(圖片/翻攝)

   政府部門
 

港區新聞網

電子信箱:kprnews666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