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偏鄉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環境下,恆春國小學務處主任柯仕偉以單車為媒介,帶領孩子們用輪子丈量家鄉,用汗水建立自信,一騎就是14年。他設計的「單車走讀」課程,不僅讓學生親身探索恆春半島,更讓許多曾經對未來感到迷惘的孩子,從500公里的挑戰中找到成就感,進而重新愛上這片土地。
「我們當初只是想帶六年級學生來一場單車畢業旅行,沒想到竟開啟了一條改變孩子人生的道路。」柯仕偉回憶道。
14年前,他剛到恆春國小時,發現許多學生對未來缺乏方向,甚至對自己的家鄉感到陌生與冷漠。為了改變這種現象,他與校內老師共同規劃單車騎乘課程,帶領學生深入社區,重新認識這片土地。
「恆春很美,但孩子們感受不到;他們覺得未來沒有希望,因為沒有舞台而缺乏自信。」然而,透過單車訓練,這些孩子開始挑戰自我,學習團隊合作,最終克服困難,完成近500公里的騎乘目標。
這門課程不僅鍛鍊體能,更影響學生的心理成長。
「我也能做到!」—從不自信到超越極限
曾有一名110公斤的學生小辛(化名)報名參加單車走讀,他自信滿滿地承諾會先在家鍛鍊2個月。然而,當實際上路時,他的速度緩慢,時常落隊。但令人動容的是,班上同學們不僅沒有拋下他,反而主動提議:「我們是不是可以陪著他,以他的速度帶他一程?」最終,在夥伴的陪騎與鼓勵下,小辛成功完成全程,對自己重新燃起信心。
從靦腆內向到開朗自信
另一位身體發育遲緩的學生小白(化名)起初連上、下單車都困難,但柯仕偉每天中午親自陪他練習,從基礎技巧開始指導。最終,小白成功完成騎行目標,原本靦腆寡言的他,竟開心地對柯仕偉說:「想不到,我也能做到!」這樣的改變,讓家長與老師都驚喜不已。
除了單車走讀,柯仕偉與學校資深老師還共同推動多項創意課程,包括:
恆春民謠與戲劇創作——讓孩子學習在地文化,增進語文與表達能力
創意歌唱與基本動作比賽——培養表演能力,建立團隊合作精神
跨學科藝術與文化課程——透過音樂、舞蹈與戲劇等形式,讓孩子發揮創意,學習堅持與協作
這些活動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中學習,更能透過實際參與培養自信,讓「沒有自信的孩子變得勇敢,冷漠的孩子學會關心他人」。
此外,這些活動也影響了學生對社區的認同感。許多畢業生開始積極參與地方事務,投身公共議題,成為推動社區發展的一份子。
「學校裡曾經的不適行為,甚至霸凌事件,幾乎降到零,」柯仕偉欣慰地說,「因為這些孩子學會了互相尊重、互相扶持,也學會了如何去愛自己的家鄉。」
柯仕偉以14年的堅持,不僅改變了一代又一代的恆春學子,也讓他們重新看待自己的家鄉。
「教育不是課本裡的知識,而是讓孩子找到熱情,發現自己的可能性,進而改變自己、影響社區。」他強調,將繼續深耕偏鄉教育,把機會帶給更多需要的孩子,讓改變從偏鄉開始,擴展到更大的世界。